在拍《大宅门》期间,元翘翘的演技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仅是因为她和诸多实力演员对戏,在压力中有进步的缘故,还因为她对表演的理解更深,当然,更主要的是黄宗骆也在这部戏里,没少在一旁指点她。
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成才的几率更大,但难的是如果老师和学生不熟,并且老师顾不过来的话,很难做到这一点,现在的学校教育大都属于这种情况。
元翘翘的表演,除了自己琢磨的,就是黄宗骆和几位老艺术家教的,不是一对一的教学,而是多人教她一个,别看她只跟着他们学了一年多,但效果一点都不比在专业艺术院校学四年差。
在剧组拍戏时,结合着角色,有专人指导,演员的演技大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特别是在流量时代,在进组拍戏时,都会专门聘请教表演的老师跟组指点他们表演就是这个原因。
黄宗骆正正经经的教了她近一年半,之后两下里来往时,断断续续的在表演上也没少指点她。
虽然这种指点和之前的系统教学不一样,属于想到哪就说哪,跳跃性很高,但他对她的表演水平非常清楚,所以熟悉她的他,这次结合香秀这个人物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导她。
在进组之前,元翘翘大都会对自己出演的角色做好功课,知道《大宅门》这个剧组里的演员都是什么样的水准,为了在对戏时不被压制,她蹲在剧组观摩学习的时候,依然不忘了琢磨香秀这个角色,更是又前前后后写了好几篇人物小传和角色分析。
香秀出场是以得了白二奶奶养的爱宠——一只京巴狗的“青睐”后,以抱狗丫头的名头进的白家,因此,元翘翘进组“偷艺”的同时,剩下的空闲时间都在和那条京巴联络感情,以保证它确实和她关系最好。
拿着专门给狗狗买的橡胶玩具,元翘翘有一搭没一搭的逗弄着京巴,心思大部分放在了场中正在拍的白二奶奶和丈夫白二爷、小叔子白三爷的戏上。
黄宗骆双手捧着一个紫砂茶壶走了过来,对着壶嘴吸溜了一口茶水后问:“怎么样,今天这几场戏看下来,有什么感想?”
“牛,个个都是这个。”元翘翘竖起了大拇指,“在他们演出来的角色身上看不到任何表演技巧,其实不是没有技巧,而是他们的表演凌驾于技巧之上。
在旁观者的眼中,角色的愤怒、悲伤、高兴等情绪是角色人物自然而然呈现的性格特征,而不是演员的技巧赋予的。”
演戏,演戏,只要带个“演”字,不管演员的演技再怎么高超,因为角色并不是演员本人,因此,在诠释角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用到表演技巧。
和这些实力派的演员相比,元翘翘现在要学得就是如何将表演技巧化为无形,让自己的演技变得更日常化,生活化,看起来更自然,让观众在看到她演出来的角色时,察觉不到表演技巧的存在。
黄宗骆点头道:“你说的很对,他们演戏依然用到了技巧,但这份技巧已经融入到了人物的本性中。
这种本性带有生活的真实感,随着角色人物本性表露的越多,呈现出来的角色越真实可信。”
停了一下,他轻咳了一声道:“之前我和你说过,看剧本时如果没能学会给自己加戏和删戏,那这个剧本相当于没看,这话你还记得吗?”
“记得。”元翘翘点头道,“我在拍戏时,每次看剧本,都会从头到尾仔细揣摩好多遍,不仅给我自己的角色加戏和删戏,有的时候,对剧里其他角色也会这么做。”
在剧本的每场戏衔接中其实有无数场戏,不过这些无数场戏都是暗藏着,并不会拍出来,属于留白,端看演员在表演时能不能想象出来。
比如剧本只是简单的写了一句“从外面进门”,但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想到进门之前,角色去干了什么?是抱着什么样的情绪进门的?进门之后她要做什么?……这些“心理活动”就是看剧本之后给自己加的戏。
同时,原本身体健康,家里最疼爱自己,和自己关系最亲密的长辈的突然过世,哪怕剧本上写着“悲痛万分”,但刚收到这个消息时,人最初的反应应该是不敢置信的,整个人处于懵逼状态,情绪上要停顿一下,给出一个此时大脑一片空白的时间,之后才是伤心,这是看了剧本对角色解读之后的“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