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的理由单一简单却极为有利,此时的南巫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p>
七万南巫将兵,乃是两朝交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屯兵,其中又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巫师混迹其中。</p>
绝对非同小可!</p>
不过这件事情终究没有争论出个子丑寅卯,众臣只好在皇帝陛下烦躁的摆手中退出大殿。</p>
御书房内,魏文墨将堆积如山的奏折推至两旁,左右两手中紧紧攥着两张快要揉碎的密信。</p>
“请回去转告文先生,朕已经知晓此事,还请文先生不要太过操心。”</p>
站在御书房侧面笔直如枪,面若冠玉的少年目不斜视前方,又极富礼仪地躬身应了一句‘是’,这才匆匆退出御书房。</p>
整个步伐移动悄无声息。</p>
直到少年走远,魏文墨喝了口参茶重重靠在那张髹金雕龙椅的靠背上,无力地揉了揉额头。</p>
于此同时,将手中的两张密信仍在殿下。</p>
“看看吧。”</p>
众人皆认为,甚至有时候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做了一个便宜皇帝。</p>
父皇群乱而起,揭竿起义,画地为王,直至爬到这张万人之上的龙椅才罢休。而如今天下祥和稳定,他又如此年少有为,有何抱负施展不得?</p>
至于毒杀父皇,暗杀小皇子的计谋,所谓无毒不丈夫,他从未放在心上。</p>
但是,他绝对敢拍着胸脯承认的是,他辜负了两个男人,却对得起天下百姓。</p>
不过此时此刻,这位便宜皇帝也绝对不再便宜。</p>
他本想着坐稳龙位便开始整治朝堂,谁知老尚书令便是一座搬不动的大山。</p>
好不容易从蓬莱返回后年岁已高的老尚书仙逝,南巫和西域又开始蠢蠢欲动</p>
。</p>
好在虽然中枢内依旧有人心居叵测,可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汤兴伟和徐瞻之流足够从容应对,还不至于到内乱的程度。</p>
殿下仅有四人,兵部尚书李节傲,汤兴伟,齐学义和百里绍棋。</p>
这四人皆是兵甲出身,虽然如今久居帝都,可对战事的把控还是非常准确的。</p>
不过这四人并没有人去捡那两张密信。</p>
魏文墨笑了笑,“朕差点忘了,朕以前就特许过,但凡是兵甲战事一类,文先生布局在南巫和西域诸国的死士情报都可以送往兵部。</p>
刚刚在大殿上你有所保留,现在可以说说了。”</p>
李节傲向前走出两步,虽然鬓已斑白,但腰胸挺直气势十足。</p>
“自先皇登基建立魏朝以来,老臣便驻守西域鹿城边塞,可谓与西域打了半辈子交道。</p>
自打臣年轻时,西域就不老实,实力不济是其次,却经常骚扰我朝西边境的百姓。</p>
众所周知,两朝边境将士对垒,若非破城亡国否则祸不及百姓。</p>
这条由鹿城通往西域的商道更是出现了几十年的时间,虽然两朝时常发生小规模战争,却从未耽搁经济往来。</p>
此次西域率先发难毁掉我朝两座碉楼,残忍杀害十数名经商百姓便可以视为已经撕毁了两朝皆认可却不曾宣布的协议。</p>
文先生的密信中也有提及,西域已经组建了三万规模的僧兵。</p>
陛下清楚,我朝佛教圣地菩提寺与西域佛僧常会交流佛法,何况双方虽然未曾开口承诺,却心照不宣地未曾进入朝廷中枢。</p>
如今西域却率先组建了三万规模的僧兵,战斗力之强悍远非中州儿郎可以相比。</p>
如果我们不能早做打算,待南巫与西域有联合之势,怕我朝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p>
魏文墨站起身来,一扫刚刚的疲态,此刻英眉紧蹙双目精闪,开始不断地在御书房内踱步。</p>
“你们三位意下如何?”</p>
齐学义和百里绍棋并没有着急说话。齐学义如今虽然是魏朝的统兵大将军,但名义上也是皇甲禁军的副统领,乃是汤兴伟的属下,自然不敢抢先言语。</p>
而百里绍棋本就是少言少语的性子。</p>
魏文墨当然也看出来齐学义的难处,心中本有万千想法却因为汤兴伟在一旁而不能擅自发言。</p>
按理说,一朝统兵大将军应该是实打实的一品武将,不禁地位超然话语权更应该是其他人不能比拟的。</p>
可是,如今朝廷实在是少有可用人才。</p>
老尚书尚还在世时就已经退出中枢庙堂,不理朝政,导致奏折从六部直接到达御书房,已经让他疲惫不堪。</p>
如今老尚书仙逝,边疆战乱将起,他更是无暇顾及这些琐碎之事。</p>
汤兴伟将那两张仍在地上的密信捡起来仔细看了看,随后又整齐的折起放在案几上。</p>
“南巫在边境囤放了七万兵力,密信中所言,其中大约五千七百位巫师混在其中,这对于我们来讲算作好事。</p>
依臣对于南巫的了解和判断,此等规模的兵力对于南巫来讲已经是最大的手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