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都指挥使也混在人群中,他和周源把孔亮请来之后就一直待在桃花坞里,这里有吃有喝,还有说书先生,比在锦衣卫里舒服多了。
“好”,只听众人欢呼的鼓掌声,孔亮“啪”的一声,一和折扇,拿起惊堂木一拍桌子。下面的观众也都竖起了耳朵。
“黛玉对宝玉有情,每见宝玉与宝钗待在一处,就会吃醋。黛玉曾对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要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孔亮声情并茂地模仿黛玉的那种哀怨,把黛玉的娇弱体现得惟妙惟肖。
“小二,再来一壶酒,两只烤鸭。”其中的一位江湖豪客,吃完手中的鸭腿,立马再朝着小二高声吩咐道。
“好嘞,客观您稍等。”小二一吆喝,后台立马有人把酒和烤鸭送上来。
“想不到桃花坞里的酒好喝,烤鸭好吃,就连说书的也都那么精彩,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啊”同行的几个人也都拍手叫好。这几个人来自外邦,第一次来中原做买卖。没想到就遇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完全被震惊到了。
旁边的人看到他们的穿着,认出那是突厥部落,最好战的民族,心中有些胆怯。
“哈哈,来,干”底下的人一片吵闹,但这完全影响不了周围观众对说书的热情。
周源绞尽脑汁的把能想到的全部写了出来,写完发现有些地方并不通顺,然后又仔细的改了一下。
不过周源并没有把范进中举那一段,如实照写,而是稍微做了修改。他知道现在是明朝,如果把那段写出来,无疑是对明朝科举制度的一种讽刺。而朱元璋对科举十分重视,正是通过科举制笼络天下人才。
如果贸然的写出来,被有心人大做文章,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衅,让他误会,那就不妙了,自己可能会因此而掉脑袋。
三柱香过去之后,周源终于把《儒林外史》前半部分大概的写了出来,看着眼前自己的杰作,周源感到很满意。
一个《红楼梦》就吸引了这么多人,要是把《儒林外史》发布出去,那岂不是桃花坞里的看客要爆满了。
周源一点儿也不担心,有一天孔亮会没话可说,因为他的脑海里除了《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之外,还有很多后世经典名著,都是现在明朝所没有的,只要给他时间,他就一直能更新下去。
不过周源并不打算让孔亮,一下子把所有的内容全部说完,他想吊足各位观众的胃口,这叫饥饿营销。如此一来,他就不怕这些人看完之后,不再感兴趣。
这样的话,客流量不会减少,只会不断地增多,而且桃花坞的名气也会大大增加,成为全紫荆城中最有名的第一酒楼。
到了那个时候,银子全都进了周源的口袋里,不过在古代,重农抑商。商人的赋税也很大,不过周源并不在意,他是锦衣卫,拥有特殊权利,可以暗地里给自己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