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奇特的青铜器,就连专家也是头回遇见,一时间大家猜测纷纷。
毕竟年代久远,历史古籍也没有太多线索。
在考古工作挖掘完成之后,这件青铜器被送到了西陕省的历史博物馆,成为了当时的镇馆之宝。
博物馆组织了许多当地有名专家,对这件文物进行研究。
商讨了许久之后,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件文物或许是在是古代画师,用于调颜料用的“调色器”。
比如这些个孔,都可以放一些颜料进去。
在中间最大的孔洞中加水,将四周颜料放进去后,用一个棒子将其搅拌均匀,以此作画。
最后,猜测仅是猜测,没有定论。
文物被命名为“四足调色器”充满现代气息,却是实打实的古老物件。
如今,那一件仍然在西陕省历史博物馆,而眼前这一件,很明显跟那一件相同。
此时也可以看出来,博学多才是多么的重要。
这东西陈文哲一眼就认出来了,而周围围着那么多古玩行内的人,却没有一个人认出来。
“一千万倒是没问题,可我不单独买这一件!”
陈文哲看着手中的青铜器,试探的道。
不管它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在现代他就是一件普通的古董。
而它不普通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件东西出自岐山,而且出土时间应该很早了。
这位摊主在这里摆摊的时间不短了,这件调色盘也肯定不止是他看过。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个东西,那么他是怎么保下来的?
陈文哲能够看到这东西是一件传世之物,其他人也能看出来。
但是,就算是传世的青铜器,国家管制的也很紧。
“我还有一件,你可以看看,这是一只簋!”
说着,这位摊主掀开了他摊位后面的一只木箱子,露出里面的一只簋。
这东西陈文哲眼馋了很久,甚至还被迫捐赠了几件,他怎么可能认错。
纯正的黑漆古,保养的很不错,这是一只传世器物,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留下档案。
还有,国内一些人确实很恶心。
他们往往嘴里不停的说着国家民族大义,就让人奉献。
比如不久前爆出来的,有人劝说、动员拿出好几件圣旨用来展出。
可是展出完了之后,居然丢失了几件,而且他们还信誓坦坦的愿意赔偿。
那么赔偿了多少钱呢?好像是几万块,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不说圣旨多少钱,这就不是钱的事情。
所以,眼前这位老板的想法,陈文哲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