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失去了唐代器物浓烈的异域色彩,更多地体现出清丽、简约的风致;
而广泛出现的仿古器物,则是北宋思想界复古风潮的产物。
这些器物融合了宋代士大夫文人,与市民阶层不同的审美情趣。
于寻常中展现精致,于平淡中潜藏韵味。
它们再现了蒙元入侵前夜宋代人“日常生活的艺术”。
它们也将触发我们对于华夏文化优雅传统的一缕乡愁。
宋瓷以单色釉着称,崇尚素雅,寻求“自然意境”之美。
又以釉色取胜,选料精细,是要将其做到“瓷如玉”的水平,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华夏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些理念在一些顶级国宝之上,都有体现。
像是其中的一件梅瓶,就是一级文物,它盖径4.3,盖高3;瓶口径3.8,腹径16.7,足径9.4,瓶高32.2;通高33.3厘米。
这件梅瓶由瓶,盖,两部分组合而成。
盖母口,平顶,直壁,外撇口。
平顶盖略弧,口微外撇,平唇较窄,盖顶划箅划卷草纹,釉面开片密集。
瓶为子口,小直口,平唇,短颈,颈部曲折,溜肩,外壁有一圈凸起。
瓶体修长,形体略小,隐圈足,足圈较宽。
从肩部到胫足部满饰刻划花纹,地纹为箅划花纹,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和缠枝莲花。
缠枝牡丹位于上腹部,缠枝莲花位于下腹部。
纹饰采用剔刻的方式描绘,花叶枝条皆略凸起。
纹饰两端,各有两条浅弦纹。
白胎略泛黄,外壁施釉不及底,内壁口颈部以下荡釉未满。
釉色青白,积釉处淡青温润,釉层光洁。
足部及外壁未施釉处呈淡橙色,内底有窑渣粘连,并可见少量黑褐色灼斑,有较为明显的切削修整痕迹。
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纹饰清晰,无论在出土瓷器,还是国内外传世品中都属罕见。
看到这件梅瓶,陈文哲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一件南宋龙泉窑真品。
而这样的珍品,这一次发现的窖藏之中,很显然不止是一件,而能够跟这件龙泉窑梅瓶媲美的,肯定是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这个要拿出去评级,肯定也是一级文物,甚至是超过很多一级文物的水平。
它口径23.5,腹,通高31.5厘米。
瓷罐两部分组合而成,盖子口,荷叶形盖。
盖边沿起伏作荷叶卷曲状,弧顶,中央有一蒂钮,盖内子口作圆唇。
罐母口,直口,尖唇,唇下切削成斜沿。
短直颈,圆肩,鼓腹,足胫处略内收,圈足,圈足内底再作一内凹式足圈,外墙斜削。
胎骨厚重,除唇部和圈足外圈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色泽莹润,釉面光洁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