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把这种自然现象加以人工利用,就制造出了各种颜色的漆。
考古工作者曾在苏江吴江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遗址中,挖掘出过一个漆绘黑陶罐。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还发现,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已经能够制造出非常精美的红色雕花的木漆器。
因为考古学家们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出土了一个木漆器,上面有红色的漆纹印痕。
这个木漆器的印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漆器纹饰。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漆器技术越来越发达,当时的漆器彩绘中,已有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以及多种复色。
秦汉时期,油漆技术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普及于全国各个地区。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当时关于“荫室”的记载,荫室,就是专门制造漆器的特殊专用房屋。
史料记载,汉代时期,我国漆器主要生产地点是川都和广汉。
西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
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
所谓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而且十分坚牢。
唐、宋、元、明各朝代,我国的漆器技术都有所进展。
清代基本是继承了前代的技术,清代后期,漆器远销欧美等国。
漆器的巅峰,第一个应该是发生在唐代,第二个就是唐代。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种种因素使工艺美术技艺也随之发达,在艺术、技术以及生产上,皆远远超过前期。
唐代漆器大放异彩,呈现出华丽的风格,漆器制作技术也往富丽方向发展,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技法在当时极为盛行。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
漆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而且善于变化,造型简朴,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之美。
宋代漆器,常常以素色静谧为主。
明代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着名的漆艺家管理。
明代髹饰工艺有很大的革新,结合多种传统技法,两种以上的技法相结合,不同的文饰在不同地更换,开创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有描金、螺钿、点螺、金银平脱、雕漆、斑漆、戗金等,这些都是我国独创。
雕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着名。
这一工艺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两百层。
这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我国的漆器技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了国外。
如朝、日、蒙、缅、印、柬等国家,构成了亚洲各国的一门独特手工艺。
在海洋新航线被发现后我国漆器传到欧洲,曾引起欧洲社会上的轰动,受到那里人民的热烈欢迎。
十七八世纪以后,欧洲各国仿制我国的漆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