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240余件劝食、劝酒用语“君幸食”、“君幸酒”等大量精美漆食器,或盛汤食肉菜,或置饭食糕点。
这些食器各有分工,功能齐全。
这些制作精美的漆器,器型大小兼备,装饰推陈出新,纹饰清秀华美,代表了西汉漆器制作的最高成就。
另外,随葬品清单遣册中,所列举的菜单琳琅满目。
分为肉羹类、烧烤类、煎炸类、蒸菜类、涮火锅和腌腊制品等,均为当时佳肴。
果品、饼食、肉食的大量发现,透露出汉代人嗜好时鲜。
遣册还记载了轪侯家漆鼎皆盛汤羹,肉羹即达30种之多。
一号墓所出七鼎,反映了轪侯家享有“诸侯七鼎”的等级制度。
一号墓中的一件漆鼎,出土时内盛有莲藕片,这应该算是最早发现古人吃藕的记录了吧!
总之,墓中所反映的食材之广、食品之丰、食法之精、食器之美,无不大盛于前。
它们真实再现了轪侯家“美食配美器”的奢华生活,展现了汉代初期灿烂的饮食文化,也见证了汉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在这些食器当中可以看出,在汉代堆漆工艺初显端倪。
堆漆是用漆或其他物质调制,在漆器表面堆出花纹作装饰,这是马王堆汉墓漆工艺中的一种新方法。
1号墓粉彩漆奁、朱地彩绘棺采用了此手法进行装饰。
其方法用近似喷枪的用具,挤压漆液形成凸起线条,再用颜色填充纹饰,其立体装饰效果与西方油画相似。
细如游丝的锥画纹饰,也是这些漆木器之上最重要的一种特征。
汉初锥画漆器,是从简单的战国针刻纹漆器发展而来。
1号墓针刻纹漆奁用针刻花纹作雕饰,同墓遣策记载为“锥画”,纹饰细如游丝。
如三号墓锥画纹漆奁,外表锥画云气、仙人、异兽,线条纤细飘逸。
似“百宝嵌”和“金银平脱”的工艺手法,也在此时出现。
这是用多种材料,作漆器上的嵌饰称镶嵌漆器。
它最早可上溯到商代,但先秦镶嵌漆器不多见。
马王堆汉墓漆器出现象牙、金薄片、螺钿等嵌饰。
如3号墓漆博局上镶有象牙片,1号墓九子漆奁上嵌贴金薄片,2号墓个别器物饰有螺钿。
再就是华丽无比的“扣器”工艺,这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新工艺。
战国晚期,漆器胎骨朝轻薄方向发展。
为加强牢度,在器物口沿、底部边缘加上铜箍,曰“扣器”,这是漆工艺的重大进步。
马王堆汉墓漆器,在继承战国扣器工艺的基础上,技术日臻成熟。
如马王堆3号墓锥画纹卮,其纽、耳上镶有鎏金铜环,也是《盐铁论》所云的“银口黄耳”。
这些都是与之前时代所发生的变化,或者干脆说是变异。
而这样的变化,在色彩风格的传承之上,更加明显。
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红色漆碗,红色有巫术含义。
楚漆器仍保留着绚丽的远古遗风,对祖先的崇拜奠定了楚漆器尚赤的鲜明主调。
汉初尚赤,大约与刘邦自认为是“赤帝之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