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都二千多年过去了,这些宝藏怎么还在?难道从来就没人知道有这些东西的存在?”黄洛洛还是没想明白。
“哈哈……你又犯傻了吧?”庄峤笑了两声,一下又变得肃然起来:“你想想看,我们是怎么到达这里的?”
对啊,想起这次探险队九死一生的经历,黄洛洛沉默了。良久,她才说:“或许……或许,古滇的后人,他们还有可能回到这里,不是有滇王的信物吗?还有这么发达的水上交通枢纽。”
“嗯,但愿有吧。”末了,庄峤又加上一句:“也或许,我们是到达古遗城的第一拨人也说不定。”
“小峤,你俩个快过来。”
这时,已经走到那只青铜鼎面前的教授,忽然声音异样的朝他们喊起来。
原来,余伯泉考证的这只青铜鼎,按考古学科的叫法,应该叫墓鼎。也就是说,一旦有这种墓鼎铭文出现,就预示着附近有墓葬。
“墓葬?在这地底下,还需要建墓吗?”黄洛洛脱口而出。
见余伯泉笑而不语,庄峤马上反应过来:“您是说……滇王的墓葬?”
“天呐!我都没想到。对啊,在这种地方,也应该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黄洛洛也恍然明白了。
“你们都说对了,要是真能找到滇王墓,它的价值远远高于这条深箐里的所有。”看见两个年轻人一下惊喜交加,余伯泉微笑着说道。
“嗯,这种殡葬形式我倒是听说过,但就是极其稀少,感到非常陌生。您有多大把握?”明知道问得多余,庄峤还是问了。
“我也没几成把握。”教授老实的答道,为了诠释得更清楚一些,他又接着说:“这个墓鼎式葬法,其实只在很短的某个历史时期使用过,文献资料都没有记载。我是在一次考古寻访过程中,偶尔在乡野中的一位老墓葬师口中得知过。没想到,这种近乎传说的殡葬法,竟然会出现在这座地下遗城里。”说话的余伯泉,由于太过激动,连声音都颤斗起来:“而且,这种墓葬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左三鼎,右三鼎,只要这六只鼎同时显现,在第七只墓鼎显现的地方,就是主墓了。”
“那我们还等什么,赶快找嘛。”看见教授激动成这个样子,想像着那座指时可待的滇王墓,庄峤有些迫不及待了。
“别急,这种殡葬方式,也被称做‘墓鼎七星阵’,就是以北斗七星为次序,六只墓鼎分别占据六个方位,对主墓形成包围。这种阵法奇妙之处在于,其中会布有好多诡鼎,不懂这种阵法的人,一旦走进去之后,便如坠云雾之中,不管你如何突围,很难分得清东西南北,一个不小心就掉陷井里去了。”这时的余伯泉,反而不急了。
看见庄峤面色一凛,他又接着补充:“这个阵法,据那位老墓葬师说,其实也没人能够知道怎么破。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模样的墓葬都还没有被发现,仅仅是传说而已。”
教授说的绝非妄言,为了试验他所说,一会后,庄峤就在附近发现好几尊同样的青铜鼎,除了大小不等,几乎都是一个模样的。幸好,在开始寻找这些墓鼎的时候,他就让教授站在最先发现的那只墓鼎旁没挪步,让跟在身后的黄洛洛把找到的几只墓鼎都作下了标记,两个人才不至于在里面被绕晕,直到返回来了。
如何才能找到正确路径,不被陷进诡鼎的阵法中去呢?
眼观着那些已被黄洛洛扎上“红头绳”的参差不齐的墓鼎,三个人一时没了头绪,也不敢再四处乱动,都各自动起了脑筋。
墓鼎七星阵……北斗七星……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这七颗星联系起来,想像成一把舀酒的斗形勺,上三颗是“天枢”、“天璇”、“天玑”;下三颗是“天权”、“玉衡”、“开阳”,这六颗星宿组成斗身,最后一颗“瑶光”星组成斗柄……斗柄……
“洛洛,你还记得吆吆寨吗?”这时,又围绕第一只青铜墓鼎转了一圈的庄峤,忽然问身边的姑娘。此时他的脑海里,正浮现出一个熟悉的画面。
“记得,怎么啦?我们去吆吆寨的那天,那位老祭司当晚就过世了。”说起那段往事,黄洛洛还有些伤感。
“不,我说的不是这个。你还记得当时我们寻找去吆吆寨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吗?”
“嗯……我想想……天呐!你是说引路的北斗七星吗?”想起那天从崖底下爬上来找路的情形,黄洛洛怎么会忘记那些让她惊喜交加的分秒。
见她反应过来,庄峤成竹在胸的微微一笑:“再想想看,你还在吆吆寨哪里看到过这个?”
“嗯……北斗七星,吆吆寨,老祭司,遗言,对,还有小祭司……小祭司,天啦!我明白了。”黄洛洛一下释然,连忙蹲下身在背囊里翻找起来。
一会后,她便找出了吆吆寨小祭司聂诺赠送的那块蓝白相间写满经文的经幡。在三支手电筒齐刷刷的照射下,就见这块引路经幡的底纹上,有两条时虚时实的线条交缠着,沿着庄峤手指划过的路线走一圈下来,这个……这个竟然就是北斗七星的斗形勺图案。
“师傅说,他终于等来了有缘人。”
小祭司无比清晰的话,像炸雷般在庄峤的头顶上响了起来。
难道……
这块蓝色经幡的终极秘密原来就在这,而不仅仅只是作为引路标志。
猛醒过来后,欣喜若狂的庄峤立即对着这经幡研究起来。
最后,在两条线段的交点上,他分别找到六个坐标点,而他们身边的这只青铜鼎,就是其中一只。
于是,三个人很快沿着经幡地图上的指引线,绕开了周边的许多只诡鼎,找到第六只墓鼎。之后,他们按着经幡上的线路导引,往第六只墓鼎应该出现的正前方行了大约几百步后,转上一条看着非常恢宏大气的黑色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