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cFile = "/www/wwwroot/xin_floatAdc.txt"; 一人臣下(弥香君)_第122章 无错(2 / 2)_一人臣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新笔趣阁

第122章 无错(2 / 2)

一人臣下 弥香君 1913 字 2022-04-20

他沉默的站在那里,不知站了多久,久到要和这天地融为一体。

觅秀走了过去。

赵贞如从那房间里收回视线,落在觅秀的脸上。

他的唇角紧紧抿着,因为受了冻,看上去有些青色。他的手握紧,随后摊开,有那么一刻,他甚至连开口询问一句的勇气都没有。

他知道,他这次犯下大错了。

她应该不会原谅他了。

他们之间,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许久,他才幽幽开口,“她……哭了吗?”

觅秀摇了摇头。

赵贞如恍然叹息一声,哈出一团白色的雾气。他眼底黯然,有些自嘲的意味,“她应该不会再为我掉一滴眼泪了。”

觅秀很直接道:“陛下,你这件事做错了。”

赵贞如偏头,看她。

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可是他回不了头了。

他双眸微微眯起,眼眸深处仿佛也沾染了这天地的寒冷,他眉眼一皱,沉声说道:“朕是这天下的主子,朕不会错——”

是她。

是赵溧阳的错。

是赵溧阳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伤害他。

是赵溧阳自己没有遵守与他之间的承诺。

觅秀不再多说,看着那人决然离去。

雪花纷纷,落满石阶,她抬眼看了一眼这漫天大雪,感受着这凛凛寒风,想着什么时候汴京的冬天也这么长了?

赵溧阳病了。

她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好,她正值壮年,又并不是从小养在深宫的娇贵公主。她以前一个冬天都不怎么生病,到处疯跑疯玩,大哥便打趣她说她不像个公主,倒像是山里的猴儿。

可病来如山倒,在汴京的最后一场瑞雪里,赵溧阳就突如其来病倒了。

最初两天大夫诊断只是着了凉,开了一副方子熬着喝了却也不见好,反而病情加重。

晚上一烧起来便是一整夜,烧得浑身是汗,连被褥都打湿。

她又咳嗽起来,房间里不通风,她也不爱开窗,便整宿整宿的听到她的咳嗽声。

短短几天时间,赵溧阳便瘦脱了相。

她的活动范围只有太平别院里,这院里到处都是赵贞如的人,比起之前居住的长乐宫,守卫不知严了多少。

锦儿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她骤然听闻自己的死讯,只怕伤心得不得了。

自从入了这太平别院,自从罗千青死后,她也就当自己死了。

赵贞如自那天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太平别院里。

有时候不知是错觉还是幻觉,夜深人静之时,她总觉得外面的廊下有个朦朦胧胧的影子,可推开窗户一看,却又空空如也,只除了悬挂的一盏灯笼。

伺候她的是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子,叫石婉,模样清秀,做事不是很聪明,但是胜在憨厚,也从不多打听她的事情。

这几日赵溧阳缠绵病榻,不肯下床走动。

石婉心里挂念着大夫的嘱咐,说姑娘这病是郁气结胸,需得偶尔吹吹风,到院子里走一走,舒缓心情才能好得快。

石婉便每日折了新鲜的梅花送到房间里,让赵溧阳闻闻香气,说不定她就愿意出去走走呢。

奈何那姑娘不为所动,整日躺在床上睡觉。

石婉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心里不由得想:不就是权贵子弟掳了个良家妇女养在外室,也不知这姑娘有什么想不通的,整日没个好脸色,好像全天下都欠她几百万贯钱一样。

直到某天,她又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长得极其好看的权贵子弟。

石婉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男子,他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衫,好像上次也穿着白色,石婉便想着他大概是喜欢这个颜色的。

他的玉冠很高,一如他人一般高不可攀。

他的眉眼生得漂亮,天寒地冻里,显得他唇红齿白,像极了画本里狐狸精勾引的好看书生。

只可惜,那公子总是冷冷的,仿佛看不见这满院子里的人。

他一进院子,视线便只会落在那间院子里。

他的问题,也永远只关于那个姑娘。

他每日都悄悄来,就在院子门口,也不进去,也不让那姑娘知道他来过。

每次都是那几个问题,翻来覆去的问。

比如姑娘今天吃了什么。

姑娘今天睡了多久。

姑娘今天做了些什么。

石婉隐约察觉到两人可能是生了什么嫌隙或矛盾,便尽量挑好的说。

那公子每次都听得极为认真,时而皱眉,时而欣喜,时而怅然。仿佛她说的话是跌宕起伏的江湖恩怨,十分的引人入胜。

后来石婉多嘴,说了句姑娘不爱出来玩,总是在床榻上,大夫说对病情不好。

她看见那人的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

就那瞬间,石婉感受到了一张前所未有的惧怕。

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她后背一寒,她连忙又转了话题,笑嘻嘻的说起姑娘喜欢吃四喜丸子,今儿个吃了两块。

那好看公子就这么走了。

石婉捂住胸口,想起方才那人阴鸷的眼神,还觉后怕无比。

不料很快那人又折返而来,手里还拿着几块木板。

他又让人送来了锯子、鲁班尺、绳子等东西。

石婉有些好奇的看着那人在院子里比划了一会儿,耳朵里听着那“邦邦邦”的声音,不多时,便看见那人手脚利索的又搭起了架子,隐约看着像是一个秋千架。

只小半天功夫,那人便搭好了一架秋千。

别院里的几个小姑娘此刻也不怕他了,全都围上前去叽叽喳喳了一番。

“公子真是心灵手巧。”

“奴才原来以为公子是个读书人,不料木匠活也做得这么利索。”

“姑娘可真有福气,能寻得公子这样的如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