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
“对,三艺茶馆在后天有个新作开讲,作品就是《盗墓笔记》。”
“哦?那我倒要去现场观摩一下,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后天晚上七点半,你要来吗?我做东,到我的包厢里来。”
“行,那就后天晚上见。”
“好的,回见。”
此时,夏城市作家协会副会长梁军的办公室里,梁军刚刚挂上电话,就听见助理的敲门声。
“进!”
“梁老,又有一本盗墓题材的作品要面世了。”
“作者是谁?作品叫什么名字?”
“书名是盗墓笔记,作者还不知道是谁?”
“哦,盗墓笔记啊,刚刚北州的蒋先生已经告诉我了,你准备一下,后天上午我们去北州,看看这本《盗墓笔记》的质量行不行,能够达到《鬼吹灯》的一半水平,这个作者我们也要拉拢进来,”
“好的。”
第二天,覃姽婳在办公室里看着名单流露出一丝苦涩。
她知道自己宣传《盗墓笔记》一定得到粉丝支持,但她没有想到反馈回来的情况是这么火爆。
三百份邀请函,几乎全都都有回复。
回复的内容几乎一致,亲临现场。
而且每一个回复的嘉宾,都说会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报过来的数量不少。
统计一番,明天晚上最少有三千人,明显超出三艺茶馆的接待能力。
按照三艺茶馆的规模,三个主题馆设计都差不多,可以同时接待六百人左右。
三六一十八,一千八百人到顶。
硬挤的话,也对不超过两千人。
哪怕是把三个主题馆的天花喇叭全部归拢在一起,让观众坐在三个主题馆任意一个位置,也能听到《盗墓笔记》,也还超出一千多号人。
怎么办?
思来想去,覃姽婳决定在大楼里临时加开两层楼,用来解决超标的客人。
不然她也没办法,毕竟三百号人都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谁也不能得罪。
又是一天过去。
第三天下午,张小白和程雪一路上边看着北州这座城市的景物,一边聊着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往三艺茶馆走去。
这里都是高楼大厦,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纵横交错,将整个城市分成大小不一的版块。
商业集中在东西两头,南北则多是老旧民居。
他们住在西边的商业区边缘,三艺茶馆便在北边外侧,处于西北交界,距离不远。
从踏进北区的外围开始,人流便渐渐的多了起来。
街道两旁见缝插针的摆满了各式小摊,众多小贩叫卖声此起彼落,各种小吃的香气、热气交杂,丝竹声、唱曲声隐约可见。
这般热闹景象,让张小白想起燕京的老城,极具文化气息。
三艺茶馆就在市井中间,是一座18层楼的大厦,外表望去极其耀眼。
说不上古色古香,但放眼望去,俨然就是一座地标建筑。
程雪第一次和田玉婷来这里的时候,是从后门进去的,现在来到正门,也不免有些惊讶。
只见此时三艺茶馆门口像极了菜市场,进出的人们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