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杨玉茹对程昭昭想购买小轿车持反对态度,程昭昭在与她通电话时皱了一会儿眉头,但是这没有影响他对小轿车的热情。
凑巧的是,会展中心即将举办一次大型车展。
为了隆重举办这次车展,在国庆节前半个月,就开始了盛大的宣传攻势。
各种媒体先后报道了这次车展的准备情况。
地铁广告栏、公交车广告位、微信公众号,都有这方面的报道。
程昭昭得到了车展的消息。
他对这次车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参观车展,可以了解到各种新车的信息。
如果运气好的话,看中了哪款汽车,买下来,程昭昭就成了有车一族。
程昭昭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把会展中心即将举办大型车展的消息,通过微信,告诉了朱逸凡。
朱逸凡怎么会不理解程昭昭的心思呢!
作为程昭昭的朋友,朱逸凡愿意陪同程昭昭,一起去看车展。
到了车展开幕的那一天,朱逸凡驾驶着银灰色的奔驰小轿车,接程昭昭来了。
接人的地址选在程家的厨电产品库房门囗。
那天,早晨八点钟,程昭昭就像往常一样,来到库房上班。
他在手机上给朱逸凡发了定位过去。
上午九点钟,朱逸凡通过汽车导航,找到了程昭昭上班的地方。
这是朱逸凡第一次目睹程昭昭上班的库房。
程昭昭请朱逸凡先下车,进他家的库房小坐一下。
朱逸凡下了车,跨进程家的库房。
程昭昭办公的位置,就是库房角落的一张旧桌子、一把旧椅子、一台旧电脑而已。
比起朱逸凡那有些简单的办公室,程昭昭办公的地方,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
朱逸凡进了库房,程昭昭客气地从坐着的旧椅子上站起身,把库房中唯一的这把椅子,让给朱逸凡坐。
程昭昭对朱逸凡说:“朱哥,不怕你笑话,我的上班条件,只有这个样子,库房里的这些货,还是我父亲的货,不是我的货,我是不花本钱,从父亲的库房里面,白拿货啊!”
朱逸凡在库房内转了一圈,欣赏了一遍程昭昭父亲的货物,然后坐到程昭昭让出的那把旧椅子上。
朱逸凡总结道:“程昭昭,你父亲有这么多货,你有这个拿货的条件,当然不要放弃拿货的机会,你的工作条件简陋了一点,不过不要紧,哪一个人创业,不是从艰苦走过来的呢!”
程昭昭有心听一听朱逸凡的创业故事,便请朱逸凡讲一讲创业的过程。
朱逸凡没有推辞,向程昭昭讲起他的创业经历。
在读大学期间,朱逸凡就开始了创业规划。
朱逸凡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是当一名企业家。
他有这个梦想,就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朱逸凡明白,当企业家有一个基础条件,是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朱逸凡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月靠工资吃饭,不可能为儿子提供创业资金。
朱逸凡最初挣钱,是通过在男生寝室卖方便面开始。
他向室友们兜售方便面、饮料、零食、香烟、啤酒,从在一间寝室内向同学售卖,渐渐发展到向整幢男生宿舍的学生,兜售商品。
实际上,在学生寝室的旁边,就有一个小卖部,出售各种食品和日用品。
朱逸凡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向学生们出售的商品,价格比小卖部的商品,稍微低一点点,而且随叫随到,送货上门。
这样的价格和服务,谁不愿意接受朱逸凡的生意呢!
在大学校园中,有一部分家境比较好的男生,生活上不懂节约,消费力极强。
朱逸凡把做的小生意做到了极致。
只要男生们有需求的日用品,他都能够提供。
整个大学期间,朱逸凡靠卖这些不起眼的食品和小百货,积累到一笔资金。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向各个系的同学们卖东西,认识了不少外系的同学,结交了一些朋友。
这些交往的朋友,全部是朱逸凡的大学校友。
这为朱逸凡日后创办嘉佳汽车修理厂,提供了良好的人脉。
就拿目前嘉佳汽车修理厂的长期固定客户中,有一部分就是朱逸凡的校友朋友,以及校友的朋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