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昭昭与车友们一起,在彝家山寨参观了一天。
这一天时间,让程昭昭能够有机会,亲自接触扶贫工作者,并且目睹他们的扶贫工作。
公路上走向彝家山寨的彝民越来越多。
音乐声不绝于耳,人气爆满。
他们尾随彝民们进入山寨。
在进门口,放置有一张桌子。
那是彝民们领取新房子钥匙的地方。
领取处那里排起了一支长队。
工作人员按手续在给住户发放钥匙。
领到钥匙的住户,由工作人员带队,进入新家。
从成都来的自驾游队友们,装束与当地人明显不一样,在人群中显得很抢眼。
朱逸凡找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向他说明他们这一行人,是首次来这里的游客,并询问这里有什么游玩项目。
干部模样的人答复说,他们可以进入民居参观,上午十点半,中间空坝有一个庆祝联欢会,下午有扶贫成果展览,午饭和晚饭,还可以品尝彝家特色美食。
程昭昭在旁边都听见了,记住了可以在这里游玩的项目。
程昭昭他们跟随着一个拿到钥匙的人,去了他的新家。
这里的新房是一排排的平房,砖瓦结构,门框和窗框的造型很别致,具有民族特色。
门上还写有一些看不懂的彝族文字。
进入房屋,看到的是两室一厅的套间,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家俱齐全。
实际上,彝民们入住都是拎包入住,用不着搬运家俱。
这个彝民是一个年龄三十岁左右的汉子。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老人、他的妻子、三个孩子。
由一位工作人员带队,这家人走进新家。
跟随进来的,还有程昭昭和朱逸凡,两个看热闹的人。
客厅不大,大约有十五个平方米。
客厅里一下子涌进来十个人,显得有些拥挤。
“阿措阿合友合,你对这个家满意吗?”工作人员问拿钥匙的人。
那个被称为阿措阿合友合的人,瞪着一双眼白很亮的眼睛,用手摸摸沙发,又摸摸电视机,回答道:“李同志,我满意。”
听到彝民对新家感到满意,李同志舒心地笑了。
李同志说:“阿措阿合友合啊!我对口帮扶了你那么长时间,听到你说了许多不满意的话,终于听到你说满意了!”
阿措阿合友合说:“李同志,那是我穷,穷人说不来好话,现在日子好了,我不说坏话了,我感激你。”
李同志又说:“不用感激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你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扶贫的好政策。”
“好,好。”阿措阿合友合连声答应道。
突然,程昭昭在一边插话了。
程昭昭问:“李同志,彝胞的名字怎么那么长?”
李同志侧脸瞅瞅问话的这个人,猜出程昭昭是来这里参观的游客。
李同志说:“你是哪里来的游客呢?”
“我们是从成都来的。”程昭昭回答。
李同志解释说:“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包括姓氏、本名和小名,阿措是姓氏,阿合是本名,友合是小名,所以有这么长。”
李同志回答完了程昭昭的提问,又将脸转向阿措阿合友合:“阿措阿合友合啊,你把新家的钥匙捡好,带着全家在这里好好过日子,彝家山寨是政府打造的旅游景点,通过发展旅游业让住在这里的彝民致富,你有烹饪的技艺,把你的技艺发挥出来!”
“好!我知道了!”阿措阿合友合应道,“听说今天来的客人很多,哪里忙不过来?我去帮帮忙吧!”
看到阿措阿合友合如此主动积极,李同志便说:“好吧,那边餐馆肯定忙不过来,我带你到厨房去,你帮忙做点事情。”
阿措阿合友合放下包裹,安顿好了家人,随李同志出了家门。
程昭昭和朱逸凡将阿措阿合友合家的卧室、厨房、卫生间看了一遍,又坐在客厅与他的家人们聊了一会儿天,得知家人们做梦都没有想过能够住进这么好的新家,一个个都欢天喜地。
程昭昭和朱逸凡从阿措阿合友合家出来,在路上遇见了几位队友,他们又结伴去了另外几户人家。
其他人家的房子与阿措阿合友合家的房子结构、面积、陈设相同,家俱和家电都由政府统一发放,床、衣柜、桌子、沙发、电视机、换气扇一应俱全,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和电。
他们从彝民口中得知,新家是按照扶贫政策对贫困区彝民作出的重大帮扶,让住进这里的彝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