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许愿和曾帽军的关系,估计他这辈子也演不上胡八一了。
不只是原着粉不喜欢《云南虫谷》,普通观众也看不上这电影。盗墓电影就顾着谈恋爱,剧情一塌糊涂,特效还做不好,许愿真不知道那么多成本都花在什么地方了,难道飞行跳槽的主要原因是这个?
观众们高呼《云南虫谷》上当了,更让他们觉得上当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
不知道是华策的营销团队太厉害了,还是毕干自己的脑洞,《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的是爱情……
电影选择在12月31日上映,第一场放映从21:40开始,140分钟的电影结束后,刚好是0点,正好跨年,情侣观众们被感动到开始热烈拥吻,刻骨铭心。
宣传团队还用上了抖音,再加上汤维和黄角的名气,靠大面积刷屏骗了不少观众进电影院,然后口碑一下就崩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两极分化严重,有40%左右的好评,同时也有35%的差评,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不过华策的钱是赚到了,仅仅是12月31日这一天,《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拿到2.63亿票房,也不能说是拿到,应该说是骗到。
第二天元旦,票房直接跌到1100万,第三天票房跌到180万,这也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跌幅纪录。
可以预见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已经不可能超过3亿了,但仅凭第一天的2.63亿票房,华策就已经赚了几千万了,毕竟成本只有5000万,宣发也是全部选择线上,花费不算太多。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败坏毕干导演的名声,华策已经顾不上了,是毕干先忽悠他们的,不然这电影成本也不至于做到5000万。
比起《地球最后的夜晚》,《海王》的票房就坚挺得多了,元旦当天还破天荒地反弹了一波,单日报收6000万,《海王》国内的票房正式突破20亿,换算成美元将近3亿,分账票房也超过1亿美元。
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华纳对《海王》在北美的票房预期,《海王》在北美上映14天,连拿两个周票房冠军,票房才2亿美元出头。不过考虑到北美的窗口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海王》的北美票房还是有希望突破3亿美元的。
华纳希望和许愿影业保持合作,这次他们拿出来的是在国内有很多拥趸的诺兰导演的新作——《信条》。
虽然诺兰是好莱坞大导演,但《敦刻尔克》的失败也让他休息了两年,这次的《信条》又回归了动作和悬疑类型,这也是诺兰最擅长的,所以华纳的诚意很足。
《信条》成本1.6亿美元,华纳给许愿影业准备了30%的投资份额,也就是5000万美元左右。许愿影业可以享受全球票房收益,但DVD版权华纳还是不准备拿出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看过剧本之后,许愿对《信条》也很感兴趣。不过许愿提出了几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