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跑了两天,许愿累得跟三孙子似的,回到酒店迎面就撞上了抱着笔记本电脑的陈婕,许愿无奈地叹了口气,去我房间吧。
别误会,陈婕是来找许愿汇报工作的,杨小狐也在场。
陈婕戴上眼镜,打开电脑,把屏幕转向许愿,“华宜、伯纳、TX影业和华纳、环球、派拉蒙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有一些合作意向,想要把一些电影做成合拍片,这是名单。”
许愿大致扫了一眼,“还是老三样?”
陈婕一怔,才明白许愿的意思,摇了摇头,“他们主要想参与投资。”
所谓老三样指的是10来年前的三种合拍片合作方式。
第一种就是华夏特供版,像是2013年的《钢铁侠3》里面范兵兵和王学棋的角色就是特供版才有,国际版里根本就没有;还有2014年的《变形金刚4》,李兵兵也只有华夏观众才看得到。
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主要是国内的影视公司分不到太多好处,这种电影也不可能拿到合拍片的分账。而且观众都聪明了,网络也越来越发达,类似的小伎俩很容易就会被戳穿。
然后好莱坞就开始搞2D转3D,像是《谍影重重5》华夏上映的就是转制过后的3D版,而北美上映的则是2D版本,无非是为了提高票价,多卖点儿钱罢了。
第二种是我们来主导制作,然后邀请外国演员出演,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和小钢炮的《1942》,还有尼古拉斯·凯奇的那些大烂片都是。这种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合拍片,只能算是借助好莱坞明星的号召力来增加票房。
第三种是外方参与投资,内容是纯粹的华语电影。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集中在文艺电影里面,像是娄叶的大部分电影资金都来自法国。这种是可以做成合拍片的,不过大部分都没有这么干,娄叶那些电影很多都上映不了,合拍不合拍没有意义……
当然还有第四种,就是我们去投资好莱坞电影。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但成功的极少。
最惨的应该是伯纳,《决战中途岛》、《马戏之王》、《星际探索》和《好莱坞往事》伯纳都有投资,都赔得很惨。
尤其是《好莱坞往事》,成本9000万美元,导演昆汀,主演小李子、布拉德·皮特、玛格特·罗比,全球3.9亿美元票房,又入围了奥斯卡,但和伯纳没什么关系。
《好莱坞往事》这电影夹带私货,恶意抹黑布鲁斯·李,遭到了不少华人和好莱坞人士抵制,连主演之一布拉德·皮特都对昆汀的做法非常不解,结果就是这电影根本无法引入华夏,伯纳赔得更惨了……
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刚刚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车》就有阿狸的投资,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背后也有华夏资本,只不过比较复杂。
《聚焦》的主控方是开路影业(openroadfilms),这家电影公司隶属于AMC院线,就是12年被旺达收购的那个。不过17年的时候AMC由于成本过高经营不善,其实就是被其他公司排挤,不得不出手开路影业来削减成本。
接手的TMP依然是华夏资本,背后有红杉资本创始人和TX投资,不过好像和TX影业还有企鹅视频没什么太大关系,许愿也搞不懂TX内部的派系问题,关他屁事……
而真正的合拍片其实少之又少,比较符合规定的也就是《长城》还有许愿影业参与的《头号玩家》、《海王》和《信条》,《惊奇队长》严格说都不算是合拍片,许愿影业只有投资,不过塞了不少工作人员过去,享受合拍片分账而已。
选择投资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风险很大,所以许愿不太理解大王总他们这些人的脑回路,“他们只是要投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