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近两个半小时左右,梁玉珠带秦朗来到她老家。
“秦专员,这里是我老家,穷乡僻壤的多多包涵。”
秦朗被震惊到了,很难想象二十一世纪竟然还有这种乡村,真的是太穷太落后了。
怎么说呢,除了路面是水泥路,村里的房屋大部分是黄泥砖的瓦房。
在他的印象中,这种农村建筑风格的房屋,怎么也得是上个世纪初期的。
现在还保留这种房屋,是地方习俗,还是因为穷?
但就算再穷,也不至于穷成这样吧?
随便三五万盖个不打地基的红砖房,也没多难啊!
“秦专员,让你见笑了。”梁玉珠见秦朗看村里的房屋有些发愣,解释道:“刚才你也看到了,山路不好走,别说小车,连摩托车都难开进来。山路的路面也不是没想过扩大,但成本太大,十几座山弯弯绕绕的,哪怕是愚公来了也没用。
村里路面的水泥,是村民小半袋小半袋背进来的。小时候我们要上学,得凌晨三点出发,那时候还用不起手电,只能用火把。”
说着,梁玉珠比划了一下一大捆的姿势。“大点走前面的孩子要背二三十根火把,现在想想,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要致富必须先开路,真不想开路,全村搬出去不就行了?”秦朗说道。
“哪有那么容易,这里是我们梁家村村民世世代代生生相息的地方,我们年轻一代可能会有这种搬出去的想法,但老一辈肯定不会,不然我爸妈也不会死活不到外面去生活。”梁玉珠神情很黯然的道:“现在梁家村还有两百多个六十以上的留守老人,六十以下四十以上的七八个,年轻人跟小孩一个都没有。
现在时代变了,很多年轻人几年也不回来一趟,甚至有些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点不怪他们,刚才走山路你也深受体会,车子只能停到最外头,然后就是翻山越岭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搁一般人还真受不了。”
“珠啊,咋回来了呢?”这时,一个裤管卷的老高,赤着脚扛着一麻袋不知道是甚的老汉从一边山脚走了出来。
“爸,您又扛那么重的东西,不是跟您说了很多遍别扛重活吗?”梁玉珠抱怨的说,然后过去要替她爸接过肩膀上扛着的大麻袋。
“胡闹!”肩膀上那一麻袋土豆少少也得两百斤,老汉怎敢让闺女接过去。
作为目前梁家村现有的年轻仔,秦朗哪能视而不见。
“还是我来吧!”
“小伙子,你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