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后,沈君诺又把抄信封的工作捡了起来。
赵家宁直到腊月二十五这天下午,才风尘仆仆地从余州赶回家乡。
第二天上午,赵家宁便带着两个孩子一起上街去置办了年货。
今年因为出售了杨树和鸡场,赵家宁手里有了些闲钱。
并且地产公司的事也已经板上钉钉,于是采购的时候相较于往年,明显大方起来。
趁着商场年前还营业,赵家宁给两个孩子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衣服。
就连她自己也在儿子的怂恿下买了一件外套。
中午在家简单吃了点饭,下午娘仨又去了老街的集市。
县城的老街建于河道的一侧,有很多清末民国的建筑,集市的形成是因为临近年关一些自发前来的摊位聚集,且只有年前短短几日。
但这里却是县城人每年必来的地方,虽然不比商场里规整干净,但这里的货物胜在齐全。
从现场制作的小吃到鸡鸭肉蛋、丝巾发饰、门神对联、鞭炮烟花等等只要是和过年有关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赵家宁牵着东张西望的沈伊诺走在前,沈君诺拎着东西跟随在后。
赵家宁买了一条猪后腿、几条鱼,又买了些蔬菜、对联和两把一万响的鞭炮。
沈君诺替妹妹做主买了几个小蜜蜂烟火和一把烟花棒。
一直逛到太阳西沉,沈君诺才扛着猪腿,和母亲、妹妹一起回了家。
这一天下来,运动量不可谓不大,但临近过年的期待感让一家人都不觉得累。
回到家里,赵家宁又在厨房把后腿肉分解了。
剁了一部分五花肉肉泥,这是准备包饺子用的;又煸了一些肉丝,这是炒菜时放的;还有的切成巴掌大的肉块,这是做烧肉的。
最后留下一些猪腿骨,打开煤气灶,把骨头冷水下了锅。
这是今晚就要炖的大骨头。
沈君诺在厨房给母亲打下手,沈伊诺也一直围着灶台转。
过了一会儿,锅内的水沸腾起来,慢慢飘出了香味,沈伊诺更是寸步不移地等在一旁。
因为前面准备的时间长了,大骨头又需要久炖,等到肉质烂软出锅,已经晚上8点多钟。
已经问了无数次还要多久的沈伊诺,听到妈妈说‘肉熟了’,马上捧着自己的小碗站在了正在捞骨头的妈妈身边。
赵家宁用筷子在锅内先叉出来一块肉多的,放在了女儿的小碗内,沈伊诺颠颠地跑到了客厅餐桌旁,自己坐了下来。
先坐下的沈伊诺却没有先动筷子,而是在得到母亲示意后,才急吼吼地吃了起来。
大骨头用筷子不方便,沈伊诺就弃了筷子,直接用手抓着啃了起来。
但骨头又有点烫,沈伊诺便拿起骨头抓紧啃一口,再急忙把骨头丢回到碗里,一边吃着还因为烫,嘴里发出‘嘶嘶喔喔’的声音。
沈伊诺猴急的样子把沈君诺和赵家宁都逗笑了
此时县城的气温正是一年中最低的时候,不过县一高家属院的这个小院落内,不时传出一阵笑声,厨房内飘荡着水蒸气,客厅也弥漫着一股肉香。
置身其中,仿佛这湿冷的冬夜忽然也温暖了起来
这才是一个家该有的模样。
睡前,赵家宁怕沈伊诺吃一肚子肉直接睡觉会消化不良,便有意不让女儿早睡。
于是赵家宁就在客厅给女儿讲起了故事,从‘半夜鸡叫’到‘三只小猪盖房子’又到‘白雪公主’。
沈伊诺也从坐在小凳子上听,到最后拱到母亲的怀里听。
一直到了夜里11点多,赵家宁自己也熬不住了,才带着女儿回屋睡觉。
翌日,一家人睡到上午9点多才起床。
上午和中午赵家宁又在厨房忙活了一阵。
到了下午3点多,得知陈建新一家已经回了县城,赵家宁拿了几只今天刚做好的白切鸡和炸好的鱼,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县医院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