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久了,他发现自己的作品苍白力,缺乏锻炼和阅历。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就象大作家高尔基一样,到最下层去观察社会和民情,要去干一下搬运工的工作。体验生活,积累阅历。
但他认识了夏建国后,才觉得自己的才学与其此,一个是在天上,自己在地上。于是他暂别了当作家梦想,准备在社会上再锻炼十年,再来考虑当作家否?
林家福不太愿意去支边或农村的原因是因为有个脚绊脚石:凌英!
凌英,市长的女儿,被想报恩的父亲支到林家来,起先是对家福没感觉的。小学时两在一起时,家福喜欢搂着凌英的脖子到处走动,嘴里还一会一个英妹妹的。被别的小朋友努嘴也不在意,逢年过节到双方家吃饭玩耍,就象在一个家一样。俩个人如此亲昵,市长夫妻也不在意,因为两人终究还是要在一起的么。家富妈更是满意。时不时要跟她同床共眠。
慢慢两人长大了,到上五六级时,就不再搂着脖子按着肩了。有时家福开个玩笑她都脸红。
而家福迷上了看书,问同学、市长书房、图书馆什么都是他去的地方。在初二时,他的第一首诗就是《别了,我少年的同伴。并获得儿童文学奖。后又写了《我美妙的少年时光彻底把凌英征服了,因为他的诗文都是以凌英为基础的。
少女的心跟着家福的脉博在跳。她可以为他牺牲了一切。尽管家福长相不怎么样。
后来,家福考上高中,凌英考上中师后又留校加读三年,今年毕业等分配工作。
现在,家福也走到了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是跟夏建国去农场,还是留下陪凌英待在城市?
想着想着,家福就到了家。
屋里没旁人,家福告诉了妈。
妈妈心里也烦着呢?说要不找凌英爸来商量一下。后来市长夫人来了。
说是凌峯正是主抓今年上山下乡工作,家里六个孩子,按规定也要走两个人。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没头绪,但市长夫人觉得还是家豪走比较妥当一些。
家福妈,又找了小姨两口子商量。
其实姨夫心里早就想好了主意,争取让家福下乡,家豪留在城市。他早就想把老二过继给自己,只不好意思开口罢了。
此时,家福妈曝出了一件使亲朋好友都目瞪口呆的事来。
就在遇难的前两天,家福爸道出了心事。
家福的爷爷所在的新四军在抗战后期在京港的芦苇荡与日本鬼子遭遇战,鬼子被全歼,爷爷重伤。在临终时,托首长带话给家福爸,跟着部队走,打败日本鬼子。胜利后回到他牺性的地方来工作。
爷爷不行了,最后的时刻说“我全身冷,我到地下去会寂寞,你让我儿来到我的墓前陪我,求你了!”
爷爷牺牲了,埋在京港农场场边的烈士墓里,那一仗部队牺牲了八个。人称京港八烈士。
但事与愿违。家福爸转业后一直在市委为首长服务,每二三年才回去一次看爷爷。而且每次经市领导同意后当天来回。而且每次回来要痛哭一次。
那天晚上说,过一段时间,要让家福回到离京港最近的城市海洲市找工作。在那儿娶妻生子。他退休后会回到爷爷墓前守着。
说到这儿,家福哭了,是那样的伤心。满怀痛苦地说,为了还两代人的心愿,他一定要去,坚决要去。
凌英怎么办,市长夫人说,马上要分配工作了,你们暂时分开,让你爸想想办法。调到海洲去再结婚!
可凌英却坚定地说,家福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一刻也不离开!
市长夫人奈地摇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
没过几天,市长凌峯带头将要分配工作的女儿去上山下乡的新闻,出现在省报头条,第二天省委书记特地打电话表扬了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