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指到朝廷做官。隐:隐蔽,遮蔽而使之不能显露。贤:指自身的德才。
遗佚(yì):遗弃不用。
厄(è):困厄,陷入困境。穷:困窘,不得志。悯:忧郁,郁闷。
由由然:愉悦的样子。去:离开。
虽:即使。袒(tǎn):脱衣露出上身。裼(xī):脱去外衣露出内衣或身体。裸裎(chéng):赤身露体。
焉:哪里,怎么。浼(měi):玷污。
鄙夫:狭隘浅陋的人。按:“鄙”本指偏僻的小邑,引申指固陋愚昧,见识短浅。宽:宽宏,指见识长远宽广。
薄夫:轻薄的人。按:“薄”指人的道德修养、才能见识等累积不够,因而表现为轻浮轻薄、不厚重、不诚挚。敦:惇厚纯朴,自然不虚伪。
和:和顺,平和。按:“和”本指声音相应,引申为和谐、调和、和顺等意思;对于人而言,不偏执、不极端,一切以适度为原则,中正平和,此类品性也称为和。
不过,孟子叙述伯夷为人时说:“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君主用动听的言辞请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因为他不屑于接近那些不符合他心中标准的君主。在叙述柳下惠为人处世时,孟子说:“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柳下惠与世俗之人相处,别人拉他留下,他就留下。在孟子看来,柳下惠内心里实际是不屑于离开而已,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对方的感染。
孟子在比较了伯夷和柳下惠的品格、行为后评论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无论是狭隘还是不严肃,都不是君子应当效仿的。
儒生的理解:责备于君,谓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