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形势一片大好
时间,悄然间来到1995年元月中旬。
十三亿元的月销售量,创造了业界奇迹,最大限度地刺激着外界人心,更加深深刺激着玉山联营制造系旗下三万一千八百余职工。
职工们莫不翘首以盼。
盼着厂子在创造了销售奇迹的同时,他们这些企业一分子,也都能共享到这场利润盛宴。
月初,12月份的工资奖金发放下来了。
陆大老板,果然没让三万余职工失望。
在他的‘拼命干!拼命赚!’口号号召下,最忙碌的12月里,人人加班无数,如今领到的回报也是格外丰厚。
基本上,只要上个月满全勤的职工,算上加班费,人均收入高达6800元。
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像是各生产车间的拉长、线长、班组长、品控质检组,人均收入更是高达万元。
须知,在95年,年入万元,都是相当了不起,是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玉山联营制造系的基层干部、职工,人均月工资收入,不知不觉中,却就已经达到如此惊人高度。
一个月,赚够别人一年的钱。
这在外界而言,简直堪称疯狂。
全国的企业里,几乎也再找不到第二家,能像玉山联营制造这般的工资待遇水准。
如今,进玉山联营厂上班,已经成为当地市民,争相谋求的一件事。
不只是玉山、玉江两地老百姓,以能进联营厂为耀。
东江省其他县市,甚至相邻省份,出外打工的人们,也纷纷将这两地视为首选,比去相邻的魔都市还要受欢迎。
普通打工阶层百姓如此。
一些高等学府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在魔都市这等一线大城市,工作多年的职场精英,如今同样也将这两地列为工作首选之列。
至于说,加入玉山联营制造系之后,最吃香的是哪个子厂,哪些部门。
普通打工者,依照个人能力匹配,自然是盯住了一些有相当技术含量要求的核心岗位,工作表现出色的,有极大的可能会晋升到专业技术工种,甚至技术管理岗位……
但真正想要挑战高薪收入的,无疑就是更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
当然,在玉山联营制造系各支团队中,最具战斗力,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非销售团队莫属,这支团队被外界誉为销售界黄埔学校。
其中,以芳龄二十一岁销售副总张铁玲,此女为代表的,百余位各分销区销售经理、销售主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玉山当地穷苦青年出身。
这群人普遍学历不高,年龄不大。
却因为加入销售团队最早期。
一直以来也都以吃苦耐劳,有拼劲,肯下狠功夫跑市场而著名。
如今,这百十余人,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都是成长飞快。
他们每人,眼下都已经是赚来百万身家。
他们的职业素养,在业界内外广泛受到好评,尤其是受到其他企业老板的赞誉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