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小型化分割方案就是:找出关节屈伸前后的所分割出的最大契合面积,以这面积来打造装甲层,并且内置小型化的电机来辅助移动。由此来适应机甲关节的变形。
但是,小贱很快就是提出了好几个疑问,分别是:
首先,关节的顺应程度和最大契合面积是呈反比的,而故障率是与最大契合面积呈正比的,这两者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最大契合面积的选取。
其次,最大契合面积的形状的选取,关节的压迫的时候,肯定不是一个特殊的对称形状,很有可能是不规则的圆锥圆筒复合的形状,这样的话就得考虑怎样分割,以及填充的问题。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最大契合面积的移动,是采用滑轨吗还是贴合表面移动的方式。以及能源供应,控制问题,对于装甲面的补偿问题。有时候关节的舒展屈伸肯定不是完全的,这之间的思考记忆控制问题。
最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机甲的关节的要求就是在不牺牲防御力的前提下,保证自身的机甲内环境的稳定下,适应机甲操纵者的移动要求。
洛则思考了好一会儿,针对小贱提出的这好几个问题,他这才缓缓的说着:“现在实验室里面模拟,一样一样的模拟,最后再是实践模拟,反正我们的时间还很长,三升四的时间跨度要求是10年。”
没有任何的意外,洛则自己每天就是沉寂于上午的学习,下午的实践,晚上带带金瑶姑娘,睡觉之前和童姑娘聊聊天。偶尔去找一下洛灵妹子,关注着自己的小公司的发展问题。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洛则的实验室里面的进度在紧赶慢赶着,为烛龙的关节问题选择的路线有点像是前世二十一世纪初的可控核聚变工程德国选择的仿星器的路线。
即将所有的理论难度化为工程难度,仿星器的难度永远是在工程控制上面,而相比较之下,托卡马克会遇到磁面撕裂,磁岛等多个现实性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高能物理去解决的。
在首次立项的20天后,第一个指关节的分割模拟首先运行,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失败了,调试了将近一个月之后这才是模拟成功。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小关节而已。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对于其余关节的模拟也是在高歌猛进。立项之后第四个月的月末,洛则对于烛龙右手的模拟是完成了,还连带着右肩关节的模拟。
立项之后第五个月,完成了对于左手的模拟;立项之后第六个月和第七个月,完成对于右脚和左脚的模拟;第八个月完成对于腹部胸部肌群的模拟,第九个月完成对于颈部肌群的模拟,顺带是模拟了眼睛周围的肌群的模拟,头部的其余肌群是做了个模拟,保存了资料。
由此,在虚拟世界中,洛则完成了对于烛龙机甲的所有的必要的模拟;由此,接下来就是将这些在实验室里面模拟出来的关节制造出来。
考虑到驾驶舱开启时候的问题,还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紧赶慢赶解决这个关节的问题。这气的洛则差点把小贱给砸了。洛则的模拟到了实验的前才加上跟随机甲驾驶舱开合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