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城外三里地,有一小村,小村依山而建,村前一条小溪缓缓而流,小溪上有一竹子搭建而成的桥,村里的人通过这竹桥出入村子,平时村里人也在小溪里取水食用,小溪不知如此,村子傍山而建,是有野兽下山,溪流阻挡了大量的野兽,也这是如此,这个村子的人得以时代居住在此。
一座竹屋,同往常一样,传来读书声。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入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李家的公子又开始读书了,以后肯定会考取功名。”一个拿着水盆的大妈,望着一座清新雅致的竹屋说道。
“碧儿姑娘今后有福了。”另一位大妈看着身旁穿着补丁青衣的姑娘说道。
姑娘一阵害羞,口中反驳说道:“这么能这么说呢?”
“看,碧儿姑娘害羞了。你打小嫁到李家,任劳任怨得服侍了李家公子这么多年,还不兴人这么说啊!小姑娘等着享福吧!”
称着碧儿姑娘的女子一阵娇羞,跑向小溪旁。
放下手中的水盆,想到刚刚听到的话,俏皮的脸上挂着一丝甜美的笑容,是乎想起了什么美好的事情。
“碧儿在想什么呢?”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碧儿装着没什么,慌张的拿出水盆里面的衣服,掩饰自己此时的心情,那知道自己的手慌脚乱,反而惹来几声调笑,本来就红彤彤的脸上像是抹了胭脂一般。
粗糙的小手拿出水盆里面的衣物,赶紧的洗了起来,假装没有听见旁人的声音。
初晨的阳光还是散在了这偏僻的村子里,给村子竹色的建筑更添几分姿色。村外的小溪也变得更加的清澈,在小溪的流水下,大自然的宁静显得淋漓尽致。
碧儿得额头结上了水珠,洁白得皮肤中几分红润,洗衣物得碧儿擦拭掉额头上得汗水,收好最后一件衣物,对着旁边得几个中年妇女说道:“张妈,刘姨,王妈,我回去做饭了。”
清脆的声音在格外动耳,几个中年妇女精神一振,手上的动作麻利了几分。
碧儿也在几个大妈的笑声中开心的离去,沿着溪边的鹅石路,走进了村子。
清晨的村子,空旷自得,偶尔传来几声家里长短的声音,让大自然添上人间烟火,更为村子添上些许生气动人。
一道娇小的身影台上了竹梯,清脆的声音让这道身影走得极为仔细,像是倾听着美妙得音符。
碧儿离开竹梯,踏上竹子铺成得地面,小心翼翼,害怕自己打扰屋里的读书人,眼睛望向屋里,看到那正在读书得背影,嘴角挂起笑容,拿出盆里得衣物,晾在竹栏上。
“碧儿,你回来了。”屋子里温文尔雅的声音,正在凉衣物的碧儿吓了一跳。
“晓升,打扰你读书了。”碧儿不好低着头,双手紧握着,小声的说着。
竹门打开,一位身穿儒生服,头上盘着头发,面白唇红,五官端正的青年男子走出房屋,来到碧儿的身边,拿起盆中的衣服,凉了起来。
”晓升,这你怎么能做呢?你现在应该专心读书,考取功名,也好为李家祖上争光。“碧儿赶紧抢过李晓升手中的衣服,放到盆里,将其推入房中。
李晓升只得苦笑两声,转过身看着碧儿,碧儿脸顿时红彤彤的,李晓升看着碧儿红着的脸,开怀大笑说道:“碧儿,你的脸又红了。”
“快读你的书,等下母亲又来说我了。”脸红的碧儿气急的说道,推了一首李晓升后,退出门后关上,在门口甜蜜的笑了。
“嗯哼。”一声咳嗽声,碧儿惊慌的看着来人,看到是那个自己对自己一直没有好脸色的母亲,低着头,红润的脸苍白几分,“母亲,你醒了。”
“你又打扰晓升念书了。”还没待碧儿解释,有开口说道:“给你说了多少次了,晓升的父亲去世得早,现在全家都指望晓升考取功名,圆满他父亲的愿望,你一天天就不要去打扰晓升读书,以后日子还长者呢?”
说完不理会碧儿,瞪了碧儿一眼,转身就向旁边的屋里走去。突然停下脚步,口中说道:“晓升等下要去县城拜访老师,等下你准备一下,知道了吗?”
“知道了。”碧儿看着离开的母亲,满脸沮丧的转身凉着衣物。
……
村子的竹桥边,李母正在向离家拜访老师的李晓升孜孜不倦的说这话,李母身后的碧儿望着李晓升,想要说话却不敢,很是无奈。
“晓升,这次去县城多待几日,拜访老师后,和同窗多走动走动,以后啊,可能会帮到你的。”面对母亲一直的唠叨,李晓升无奈的给身后的碧儿做了一个怪脸色,碧儿突然的笑了起来,意识到不对的碧儿赶紧捂上了自己的小嘴,可还是被站在前面的李母听到。
李母咳嗽一声,继续对着李晓升说道:“晓升啊,你现在还年轻,当以学业为重,等你考取功名后,其他的事情再说。”
“母亲……”李晓升急忙说道,可是话未说完,就被李母讲话怼了回去。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先去县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