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才是陈文哲更加重视的,因为他对于寻找这种宝贝,有着天然的优势。
对比“虢氏”青铜,陈文哲仔细研究着手中的照片。
“虢氏”家族的其他代表性器物,每一件都是国宝。
比如虢季子组鬲,这东西是春秋时期的,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个中空的足,是方便炊煮加热的。
青铜鬲从陶鬲演变而来,也就是咱们煮饭的炊器。
现在作为礼器使用,这一件鬲有着大口沿,并且鼎身还装饰有龙纹。
口沿处也刻有,与虢季氏子组壶意思相近的铭文。
而对应的手中照片之上,也有着不少青铜鬲。
看纹饰、模糊的铭文,应该不比“虢氏”青铜鬲要差多少。
这样算起来,他如果买下这批青铜器,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批,价值堪比“虢氏”青铜的珍宝?
要真是这样,他这一次得到的一级文物等级的宝贝,可不止是一件两件。
重新翻了一遍影集,前面的青铜卣,好像也不简单。
对比虢季子组卣,好像一点也不差啊。
这件器物下腹倾垂,顶部带有提梁,在器物的颈处饰有一周回纹带,并且前后各铸一兽头。
肯定不比“虢氏”青铜要差,当然,“虢氏”青铜最出名的肯定是虢季子白盘,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内部铭文,盘形制奇特,和咱们现在的大浴缸很相似,盘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
如果不知道这件青铜盘子是什么样,大小具体是多少,你还真不清楚,这么大的如同鱼缸一样的青铜器,居然会是一件盘子?
所以,再看影集之上的一些大器,陈文哲就十分清楚,这是青铜盘。
可不是普通盘子,而是类似“虢氏”青铜季子白盘的珍宝。
找了一张器型最大,保存最完好,看的最清晰的所谓青铜盘,陈文哲仔细研究起来。
这件器物口大底小,盘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像是这种有铭文,而且还有着很重要历史地位的青铜器,国内出土的不少。
但是在同一座墓中,出土同样品级的青铜器就少见了,而同一个家族,不同时代的器物,就更加少见。
一件件的对比,很快陈文哲就又找出来了一些类似虢仲簋的相同青铜器。
毕竟都是差不多时代出品,还都是一脉相传,所以西周晚期的东西,跟“虢氏”青铜很多都相同。
而只要王侯的等级差不多,他们出品的青铜器殉葬品,品质也应该相差不大才对。
就像眼前这只青铜簋,口微敛,口沿下饰一周C形平目窃曲纹,腹部饰三周垂鳞纹。
在两种纹样之间界以一道浅凹槽,耳的内外侧面均饰有珠重环纹。
这一件青铜簋,肯定不比“虢季”铜列簋差,而那件“虢季”铜列簋西周时期,现收藏于南河博物院。
簋其实就是古人用来盛放稻米类食物的器物,大多有盖。
只有在祭祀,或宴飨时才能使用。
它常常与鼎配合出现,鼎的数量为奇数,簋则为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