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勇们被各营的都司、守备、哨长、队正、什长们领着,不准喧哗、不准拖沓、不准东张西望,在他们的身后则是稍显混乱的协勇营,里面有辎重营、伙食营、土木营、工程营、鸟号营(预备兵),在他们后面还有一大群人,是部分保安营带领下的大批还乡营。
还乡营中有民兵,有老弱妇孺,这些人都是经过询问后自愿随大军回老家收复失地的,三万多川东北的流民有一万七年多人愿意舍弃在内江的田土、屋舍,跟随大军来面对凶恶的摇黄贼,故土难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来自复仇的信念。
困牛寨头的寨丁们看着山下这密密匝匝的官兵,那长长的望不到头的队伍,全都被吓得噤声,马保尖虽是摇黄贼,但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头目,看不上他们困牛寨这点丁口,可眼前这打南边来的官军就不一样了,几万多的队伍行军硬是只有脚步声传来,军容整齐,军备精良,那后面的大炮也有人看见,这要给困牛寨来一发,困牛寨是根本扛不住的。
站在寨墙上的寨主王起峨是崇祯十三年三甲进士,本来在京中当经历当得好好的,结果前年献贼入川,王起峨的老父遭难,王起峨回安岳老家丁忧,结果安岳城破,摇黄随后而至,王起峨不得不退到困牛山老寨,当起了寨主,这半年来他殚精竭虑,带领流落至此的难民们生产自救,与摇黄余贼马保尖斗智斗勇,已成了一个业务娴熟的山大王。
而今见朝廷官军打南面来,王起峨登高眺望过去,只见两杆黑底黄字大旗打在前方,上书“南充知县”与“南充剿贼团练总兵”,王起峨就激动地喊人打开寨门,亲自带着一众寨丁箪食壶浆地下来迎接王师。
王起峨才下到山脊,那边的王师就停了下来,一些洒出去的骑兵打小濛溪河那边过来,立时就有一大片人好像接到了什么命令,从后方朝着野地下去,往巴掌坝那边跑去;一些敲锣打鼓的官军则放下手中的家什,朝着王起峨他们跑过来,边跑还边招手。
“老乡,老乡,我们是南充团练乡勇,是保境安民的,不抢粮食不抢婆娘不杀人,不拿你们一针一线,老乡,喊你们能管事的人过来跟我们太爷谈,我们太爷有要事相询!”
王起峨在山脊上听着下面整齐划一的喊话声,脚步竟然迟疑了,官兵他见的多了,哪里有什么保境安民的,还不拿他们一针一线,扯了吧,困牛寨好歹还有他这个丁忧进士护着,其他堡寨若是遇见官兵,都是不由分说抢了再说。
见原本下来的寨民又停在了山脊上,宣教官们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样的堡寨他们在内江见得多了,起先都有顾虑,后来还不是高高兴兴大开寨门喜迎王师,当下他们也懒得去与王起峨交涉,而是回到大军前锋吹吹打打起来。
县尊有令,行军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军中鼓乐陶冶乡勇情操,让他们找到行军的步调就成了南充团练的一大特色,还按照行军、急行军、临时休整、大休整、扎营安寨、布阵、小阵、大阵、佯攻、试探、总攻、冲锋、战场集结、防御、全面防御、诈退、收兵、转进、撤退等设计了旗语与不同的军乐,看不懂旗语你总得听得懂音乐吧,听不出是什么曲子,总能听懂这不同节奏,不同曲风的音乐在告诉你现在要干啥吧
就如现在一般,斥候哨探发现了一处适合安营扎寨并建立安岳县境内新建第一村的好地方,便打马过来汇报,黄世信坐在肩舆里听了探马汇报,举起望远镜朝巴掌坝那边看去,那片坝子很平坦,上面有村落废墟,有抛荒的水田,离小濛河不远,是个建堡垒的好地方。
他朝身旁的工程营都司周攀第招手,周攀第就点头回去带人朝巴掌坝奔去,工程营自备了一些方料、卵石,更有商贾随军运输泥灰、土木,是全军快速扎营的中坚力量,黄世信拿眼看着周遭的山岭,决定在此处修建产业,把补给箱缩短,收复安岳后,把安岳县打造成第二个内江,将铁桶阵遍布全川。